二维码入口
帮助中心
您的位置:丝印特印网 >> 网印技术 >> 前沿技术 >> 详细内容

集装箱相关RFID国际标准制订的回顾与展望

丝印特印网  发布时间:2010-09-15 00:00:00  阅读:1458  评论:

    【集萃网观察】一、回顾:

  RFID作为一种自动识别和短距离通讯技术在集装箱上的应用主要集中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集装箱箱号的自动识别问题;二是集装箱门的开关状态的自动识别与监管问题;三是集装箱的物流运输信息在供应链中的自动识别和管理问题;此外就是集装箱的智能化以及在整个供应链下的全面可视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集装箱箱号的自动识别,采用RFID技术来实现集装箱箱号的自动识别,即“集装箱RFID身份电子标签”。其实,远在RFID作为一门技术被挖掘并推广之前,“集装箱身份自动识别电子标签”在1991年就已经制订了基于RFID技术的国际标准,即ISO10374标准《海运集装箱-自动识别/Freightcontainers-Automaticidentification》,并于1995年修订。中国采标于1999年形成了国家标准GB/T17894-1999《集装箱自动识别》。但是由于90年代连电脑都不普及,更不用谈网络了,而物品的RFID自动识别必须依赖于电脑和网络的大规模普及,所以该国际和国家标准并没有有效应用推广起来。

  2003年,随着RFID技术与应用的热潮,基于RFID技术的新的内容的出现,特别是EPC的推动,集装箱自动识别问题重新被提出,集装箱身份电子标签标准的修订重新提上议事日程。集装箱标准化国际ISO组织TC104SC4专门成立了工作组WG2来负责RFID技术在集装箱上的应用和相关标准制订问题。工作组基于集装箱本身的行业需求和EPC的整体架构和技术考虑,形成了全面的标准体系,即:

  1)修订ISO10374,形成新的集装箱身份自动识别RFID电子标签标准ISO10374.2《海运集装箱-RF自动识别/FreightContainers?RFAutomaticIdentification》,解决集装箱箱号的自动识别问题。

  2)与TC122联合制订ISO17363-17367系列标准,本系列标准中与集装箱相关的是ISO17363《SupplychainapplicationsofRFID?Freightcontainers/RFID供应链应用?海运集装箱》,即实现集装箱物流信息的自动识别,即集装箱装载了什么货物,发货人是谁,收货人是谁,运输公司是谁,要经过哪些主要的港口等信息都写在RFID电子标签中,这样沿途可以被识别到集装箱物流的相关信息,提升物流处理的效率。

  3)制订ISO18185《Freightcontainers?Electronicseals/海运集装箱--电子铅封》标准,即实现集装箱机械铅封的电子化,实现集装箱铅封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对集装箱在供应链中门的开关有无异常的自动判断,确保货运安全。

  ISO10374标准从03年开始,历经四年时间,一直到2008年工作组都没有形成最后的标准文本。ISO标准从立项到完成标准发布一般要求是4年时间,后来标准工作组又申请延长了1年时间,但仍然没有达成共识,最后过了ISO规定的最长时限仍然没有形成发布的标准文件。最后工作组及委员会TC104SC4不得不重新申请标准号,即ISO10891,最终终于于2009年发布集装箱身份识别RFID电子标签的最终标准ISO10891《海运集装箱?RFID-身份标签Freightcontainers?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Licenceplatetag》。本国际标准制订过程中中国方面的技术参与单位主要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全程参与此标准的起草、测试、技术条件等所有环节。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牵头起草了符合该国际标准的中国标准《集装箱电子标签技术规范/FreightContainers?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LicensePlateTag》,并于2010年6月23日在深圳中集集团总部通过标准审查会专家审查,形成国家标准送审稿发布。

  ISO17363《SupplychainapplicationsofRFID?Freightcontainers/RFID供应链应用?海运集装箱》是集装箱ISO标准化组织TC104和包装行业ISO标准化组织TC122联合制订,其本意是要在EPC的架构下建立起从物品标签、到包装单元、到运输单元、到运输工具、到集装箱的全系列RFID自动识别体系(即ISO17363-ISO17367),来实现RFID在物流供应链中的应用。ISO17363采用有源RFID技术,ISO17364?17367采用无源RFID技术。

  与集装箱相关的是ISO17363,即《SupplychainapplicationsofRFID?Freightcontainers/RFID供应链应用?海运集装箱》。本标准于ISO10374标准的修订是同步的,每次ISO会议讨论的议题都是同一工作组同时进行,本标准主要是想利用RFID技术,来实现集装箱物流相关信息的自动识别。由于集装箱物流信息是与每次物流相关的,所以每次应用的物流信息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每次集装箱装上货以后进行写的操作,中途可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写操作,以便供应链中的不同操作点把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即如集装箱装载了什么货物,发货人是谁,收货人是谁,运输公司是谁,要经过哪些主要的港口等信息)都写到此标签中去,以便整个供应链供读取,来实现集装箱物流信息在供应链下的可视。

  2007年7月1日,ISO17363标准发布,中国方面的技术参与单位主要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全程参与此标准的起草和技术讨论。但最终发布的此标准极为笼统,只形成了一个概念性的东西,并没有标准的实质,即哪些数据要写,用什么格式写,用什么通讯方式去实现,都没有。所以2007年发布的ISO17363标准是比较粗略的,可实施性不大,有点是赶在节点时间前必须要交稿的意思。

  ISO18185标准即集装箱电子铅封标准,即实现机械铅封的电子化,通过RFID技术来实现铅封的自动检测和识别。本标准与ISO10374和ISO17363是同步进行的,最终于2007年形成了ISO18185标准,由于本标准与集装箱应用的相关度很大,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关注并全程参与此标准的起草工作。但最终发布的本标准对通讯协议方面的规定仍然不具体,技术侧重在433MHz,2.45GHz作为标准规定可以使用的频率,但并没有明确具体技术实现的方式,包括通讯协议的定义等。特别是标准中没有一致性测试规范,这就导致各生产厂家生产的铅封产品,从技术条款上都是符合ISO18185的,但相互之间不一定是兼容的。

  ISOTC104SC4委员会工作会议于2008年4月7日在德国汉堡召开。在此次会议上上海港务集团介绍了“可重用集装箱电子铅封/reusablecontainereSeal”研究和应用的相关情况,希望SC4能考虑“可重用电子铅封”标准的起草。委员会指出起草ISO18185标准时曾经考虑过集装箱电子铅封的一次性和可重用的问题,由于可重用电子铅封行业使用起来存在太多的问题,最后ISO18185标准形成的是一次性的电子铅封,没有必要再考虑可重用电子铅封。

来源:RFID世界网


  

更多
正在载入...
最新评论
    暂时还没有任何评论!您赶紧来发表一些您的观点吧……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登陆 注册]

评价:中立 好评 差评

表情:不错 大哭 鼓掌 发怒 流汗 惊讶 骷髅 吐 撇嘴 龇牙 抓狂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暴力、反动的言论。